(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4月,是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全家出门踏青的好时节。
如今,可供四川成都市民选择的旅游休闲地又多了几处。享有“万担茶乡”美誉的邛崃市夹关镇,正着力打造茶旅特色小镇;崇州市竹艺村凭借便利的农村公路,将当地的竹编打造成了精品……“四好农村路”的高质量发展为成都乡村带来了人气和财气。 截至2018年年底,成都市农村公路里程达24819公里,农村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184公里。今年,成都市继续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升农村公路综合运输服务质量,助力乡村振兴。 产业因路而兴 因地制宜激发致富活力 邛崃市夹关镇——茶马古道重要驿站,拥有千百年产茶史。 夹关镇党委书记卿袁江介绍,以前农村公路不畅通,不仅村民出行不便,各类特色农产品也不好卖出去。2017年,夹关镇鱼坝村、草池村完成2.6公里村组道路建设。2018年,二龙村实施6公里村组道路提档升级工程。 道路畅通后,夹关镇茶叶销得好,生产规模和质量也喜人。目前,该镇已建成标准化茶叶基地1.7万亩、千亩标准化茶叶示范园4个,培育茶叶精深加工企业28家,实现了茶叶年产量6400吨,产值达3亿元。 路通产业兴,村民见证着、参与着。 以竹编、竹艺闻名的竹艺村,是道明镇竹编文化创客产业核心区。在农村公路修通以前,竹艺村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当地有名的竹艺没有得到更多关注。 竹艺村党支部书记倪伏裕说,现在村里实现了户户通公路,竹艺村打开了销路也提高了知名度,村民的致富热情被激发。如今,村里共有竹编大户3户,竹编从业人员50余人,全村的产业整体转型。 目前,竹艺村已有丁知竹、继军竹编等多个知名品牌,村民人均年收入也从2017年的1.8万元,增长到2018年的2.4万元。 农民因路而富 交旅融合拓展创收模式 在成都,“四好农村路”与当地特色文化相融,旅游公路编织起大小乡村。 邛崃市建设邛茶绿道4公里,沿途串联起茶马古道、千亩茶园,与邛茶走廊连接,形成夹关旅游环线。夹关镇每年定期举办“中国·成都采茶节”和邛崃民俗文化旅游节活动,年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以上。未来,还将改建夹关镇旅游环线路12.6公里,沿途串联夹关林竹观光体验产业项目。 夹关镇还借助“为村”网络平台,向外推介鱼坝特色农产品、文旅产品。全镇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008年的4500元增长到2017年的17856元。 视线转到都江堰市天府源田园综合体,沿地势而建的农村公路蜿蜒起伏,主道路旁还有一条漂亮的原乡绿道。驱车前行,千亩雷竹林、玫瑰花溪谷、猕猴桃基地……一路美不胜收。 天府源田园综合体是国家首批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之一,已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外部交通体系。“这条蜿蜒而上的农村公路去年年底刚刚建成,交通便捷让客流量大增,当地旅游业发展得到显著提升。”都江堰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唐继宗介绍,客流量的大幅提升也扩宽了村民们的就业路,收入“水涨船高”。 乡村因路而美 新农村规划提升颜值内涵 独栋的小洋房、依水拥绿的泉水绿道……远远看见“畔水青江”4个字,这个名字为园林式的新农村增添了一份诗情画意。彭州市濛阳镇的乡村道路蔬香大道串联起了周边7个新农村,畔水青江正是其中之一。 蔬香大道是濛阳镇内的一条非常重要的产业路,于2015年建成。彭州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周建雄说:“在建设蔬香大道之初,我们就考虑把交通和农业、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在改变村民居住环境的同时植入现代农业产业。” 目前,濛阳产业初步集聚,现代都市农业产业链基本建成,以农副产品加工、农产品商贸物流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成为辐射中西部的农产品集散地。2018年,濛阳镇生产总值达48.92亿元,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余元。农民的腰包鼓、家园美、心里美。 在成都,像濛阳镇一样的美丽农村已屡见不鲜,并将越来越多。今年,成都市将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网供给和服务能力,稳步提高农村公路保障服务水平,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市20户以上聚居点及村民小组通沥青路,切实提升农村公路综合运输服务质量。 |
Copyright@2025 Wanli Transport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万里集团官方微信
万里运业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