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年手摇拨浪鼓走街串巷的敲糖换鸡毛,到如今万商云集的国际性小商品集散中心,浙江省义乌市以小商品为支点撬动了世界大市场,其背后离不开公共交通的支持。 在这个没有轻轨、没有地铁的城市里,一条公交主干线却能让市民出行四通八达;一个智能App能让乘客不慌不忙乘车;一辆辆新能源公交车载着南来北往的旅客驰骋。 9月4日至5日,2018年“我的公交我的城”重大主题宣传活动走进义乌,记者近距离感受这座现代商贸城市特有的公交“快节奏”。 通行快换乘快 快速公交名副其实 义乌市常住人口已超过200万,但三面环山的地貌导致用地资源非常紧张。人多路窄的现实条件下,义乌市主副城区间的交通联系必须由大容量、快速度的骨干公交系统来引导和支撑。2017年1月,全国首条县级市新能源快速公交线路——义乌BRT1号线应运而生。 放眼全国,开通BRT线路的县级市寥寥无几,更何况义乌市开通的还是一条新能源BRT线路。“BRT开通后会占用部分车道,是否会造成交通拥堵?”“义乌是一个县级市,线路开通后是否会出现车辆上座率低现象,造成道路资源浪费?”2016年下半年,义乌提出将在市内开通BRT线路时,外界一度存在质疑的声音。 “正是顶着这样的压力,我们走访四川宜宾、浙江温州等地的BRT线路,借鉴成功经验,联合同济大学研究站点设置,积极协调义乌公安部门设计公交专用道。一定要让这条‘快速公交’线路名副其实。”恒风公交副总经理骆子军说。 如何给这条公交主干线提速?义乌公交给出的答案是“通行快+换乘快”。 登上一辆BRT1号线公交车,不到10分钟,车辆已途径3站停靠到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站台。一路上专用道内没有一辆社会车辆驶入。“线路采用路中式站台,公交专用道也设立在马路中央,减少了道路两侧路口以及其他社会车辆对公交运营的影响。”恒风公交BRT公司经理郑月龙介绍,目前BRT1号线平均运行时速超过了20公里,比以往公交车提速50%以上。 在国际商贸城一区站台内,不少乘客在等待换乘其他线路。郑月龙介绍,义乌BRT1号线路网由“1主多支”组成,1条公交主线内引入了22条支线。BRT1号线的15个中间站点均可以与BRT支线免费换乘,每一个站点犹如一个换乘枢纽,使乘客出行实现“四通八达”。如此一来,不仅节约了重新刷卡进站的时间,而且给乘客省了一笔车钱。 快捷的速度、便利的同台换乘,为BRT1号线吸引了大批客流。2017年,BRT1号线路共发班7.59万趟,日均客流(含换乘)达5.4万人次。 纯电动公交为城市添“绿” 2015年至今,义乌累计新增公交线路44条,优化线路62条;新增、改造公交站点434个,新建首末站14个。截至目前,义乌共有公交线路203条、公交车1557辆、公交首末站65个,日均客流超过40万人次。2018年度市公交财政补贴达到4.1亿元。这些数据证明了义乌对城市公共交通的投入之大。 义乌BRT1号线路跨越新旧城区,是义乌的中心要道,被誉为义乌城区的南北交通动脉。 2017年1月,55辆双开门纯电动公交车在义乌BRT1号线正式投用。这批车长12.5米的“大块头”用时尚亮丽的造型、义乌“红糖色”的色彩设计、宽敞的车内空间,开通一周便迅速聚拢了“人气”。 “我来义乌快10年了,这是我坐过的速度最快、噪音最小的公交车。”BRT站台内一位来自非洲的商人告诉记者,他的公司在南方联站,家住在龙回枢纽站附近,每天他都会乘坐BRT1号线公交车上下班。“BRT线路不仅速度快而且乘坐舒适,夏天车上空调太凉爽了。”他说。 不仅受乘客欢迎,新能源车辆的环保特性更保卫了义乌的“蓝天白云”。“与同长度的气电混合动力公交车相比,纯电动公交车平均每辆每公里能耗成本下降1.07元。与柴油车相比,BRT1号线的55辆公交车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74吨。”义乌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吴中强说。 除了车辆设施先进,义乌公交的服务也不落后。人性化的中英文报站、外语志愿者服务队、斑马线前主动礼让……义乌用公交作为城市名片展示了热情、友善、包容的城市形象,也给采访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智慧公交凸显城市创新基因 义乌被称作是一个“无中生有”、创造奇迹的城市,在深厚独特的文化底蕴中,有着敢为人先的创新因子。智慧公交建设是义乌交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大手笔,也是体现公交创新的载体。 今年5月,义乌公交移动支付实现全覆盖,全市所有公交线路和公交车辆都可以使用支付宝和银联云闪付的方式支付。智慧公交已融入市民生活。 在BRT1号线站台里,每位乘客对将要乘坐的公交车辆的“行踪”了如指掌。郑月龙指着电子站牌向记者介绍:“电子站牌上显示了每辆将经过这个站点车辆的实时位置,下一班车什么时候来、最近进站的是哪一路公交车等等,乘客一目了然。” 即便在家里,乘客也可以看到公交车何时路过家门口。这件义乌市民出行的法宝就是“恒风行”App。“这个智能App集公交实时查询、公交出行规划、客运信息和客运售票等功能于一身。此外,乘客还可以把它用作交通卡,通过它的扫码支付功能乘车。”恒风集团传媒科技公司总经理吴晓波说。 不同于多数公交企业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甚至全权委托对方开发智能公交软件,“恒风行”App完全由恒风集团自主开发并运营。“我们选择自己研发,主要因为恒风集团拥有公交行业内少见的多元化结构,且需求定型困难,如果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的话,反而会造成研发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过高。”吴晓波介绍,“恒风行”App目前投入包括研发、推广、管理成本等在内仅300万元。“而且由我们自主研发,后续升级迭代更方便,响应需求变化更灵活、更机动。” 目前,“恒风行”App用户数达50万,App累计使用超2000万次,累计扫码乘车支付金额超1300万元。智慧公交为义乌市民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
Copyright@2025 Wanli Transport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万里集团官方微信
万里运业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