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的大兴安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在我国最后一个狩猎部落——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游客不断,公路上旅游大巴穿梭不停。“没想到,通往猎民部落的公路如此平坦、畅通。如果早知道,应该开车过来,这样就可以边走边领略草原之美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在敖鲁古雅鄂温克族驯鹿文化博物馆,来自河南郑州的游客陈先生对记者说。 一级公路通到“三少民族”地区 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是全国三个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被称为“三少民族”,过去以游猎生活为主。而今,借助纵横交错的公路网,“三少民族”搞起了蔬菜种植、特色养殖、民俗旅游,人均收入大幅增加,幸福生活如期而至。 去年年底,内蒙古自治区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17.2万公里,嘎查(村)通沥青(水泥)路率为63%,通班车率为97.8%。从2014年起,内蒙古用三年时间,投资117亿元,使8868个嘎查(村)实现硬化街巷,让农牧民群众“出门有路、抬腿上车、风雨无阻”。“三少民族”地区的交通条件随之大为改善,鄂温克、鄂伦春两个自治旗都已通了一级公路,通往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那吉屯至尼尔尔基一级公路也将于今年年底通车。 路畅车通带来美好生活 路通了,车来了,外面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进来。对外交通尤其是公路交通的发展,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使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 地处大兴安岭深处的乌鲁布铁猎民村,是鄂伦春族人口比较集中的民族村之一。目前,该村通过建设种养基地,逐步形成以滑子菇种植、罗曼鸡养殖、鄂伦春马和肉羊养殖等为主导的特色种植、养殖产业。正在捡拾鸡蛋的乌娜吉告诉记者:“鸡和蛋除了卖到阿里河镇,也发往黑龙江,家里每年收入达10万元。” 幸福之路仍在延伸。今年,内蒙古计划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700亿元,将继续加快建设以国家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等为主的干线公路网,以少数民族聚居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省级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旗县为主攻方向,力争交通基础设施全面赶上全区平均水平。 到2017年,内蒙古将力争实现盟市通高速公路、旗县通一级公路、村村通沥青(水泥)路、街巷全硬化。届时,各民族将共享“路畅车通”带来的美好生活。 |
Copyright@2025 Wanli Transport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万里集团官方微信
万里运业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