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9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公司新闻 > 查看
公司新闻

刘华仑:以问题为导向,营造适宜的行业法治生态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15-04-02
        交通运输部颁布《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意味着综合交通运输体制、交通运输现代市场体系、收费公路体制、现代运输服务等领域的改革将取得突破,为道路运输企业提供更多机遇,释放出更多红利。意见提出,要加快推进交通运输法治建设,推进交通运输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工作。道路运输要抓住新机遇,应以法治思维凝聚改革共识,以问题为导向,营造适宜的法治生态,维护道路运输行业公平、正义和稳定,激发企业的创业创新精神,保障行业发展成果和企业应得利益。
        建设信用法规体系,维护行业形象
        长期以来,交通运输领域的改革突破了诸多滞后的、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一些暂行规定、试行办法、司法解释和授权立法的方式,对诸多改革起过积极的保障作用,也衍生出一些问题。道路运输要加快融入现代运输体系,亟需深化改革,围绕改革建构新的法律制度的任务日益迫切。
        如今,道路运输现代化程度较低,竞次行为普遍,严重破坏了竞争秩序。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诚信缺失,服务监督与激励机制出现问题,先进运输方式、行规行约、质量标准、企业联盟等要素在市场上推进迟缓。信用立法滞后,涉及企业信用管理的法律分散、信息分散、管理分散。社会信用及行业信用问题的法条分散在合同法、担保法及贷款通则等相关法规中。金融、工商、税务、质监、法院等各行其是,各有各的信用征集和管理办法,未联通,难共享。一个部门认定的守信企业,可能被另一个部门认为失信企业。失信成本低,得不到严厉处罚,难以有效遏制。另一方面,小企业合同违约当作经济纠纷,大企业经济纠纷视为失信。严重失信企业很难被淘汰,不利于劣质企业退出。无论如何,行业不能以放松信用的代价换取创业之低门槛。
        创业的条件可以放宽,诚信的门槛是不可以降低的。应制定行业、社会或地方信用法规,提高道路运输企业的准入标准和设立条件,确保诚信服务的要件和能力,主要有六个方面:企业等级、信用评级、安全评估、风险控制能力、节能减排评估等,杜绝企业失踪、恶意逃款、恶性竞争等现象,创造一种高质量服务、高效率经营的新机制。
        根据七部委关于我国物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还应建设诚信信息征集、披露体系、诚信评价体系和失信惩戒配套体系。应将信用管理与企业的安全、环保和服务水平等挂钩考核,敦促不符合要求的失信企业限期整改,有效提高市场资源、政府资源的配置效能。
        有法必依,强化车型刚性约束
        道路运输车辆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有很多,车型达2万余种(美国只有几十种),显而易见,这些标准并未落实到位。2013年,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发布了关于停止受理并撤销篷式运输车公告产品的通知,篷式货车被撤销。但至今,高排放车、非标挂车和敞篷车数量依然庞大,退市缓慢。全国从事车辆生产与改装的厂商不少于3000家,有资质的不超过500家,不少无资质单位(摊点)野蛮生长。在用车辆中,不少17.5米长的高低板挂车不愿意被淘汰,厂商持续生产和营销。还有的合格车辆在投入营运前,擅自非法改装,甚至有的挂车单体长达26米、29米、33米,让人惊愕。执法主体对车辆的后续审验、尾气检测等把关不严。如此一来,车型多而杂乱、安全系数下降、超载超限屡禁难止,成为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
        有驾驶员抱怨,没有制售就没有买卖。车辆、尾气是否环保和达标,厂家、石油、质监和环保部门该为产品负责,为什么由我出钱检测?这话自有一番道理。若是监管部门从严执法,核查车辆技术参数,取缔非标产品,高速公路禁行黄标车、敞篷车和非标车,必将改变企业对车辆的选用结果。车辆证照应可溯及经办单位和个人,谁经办,谁负责,追究执法责任和个人信用。不但如此,还应从监管汽车后市场抓起,新技术、新产品等在投放道路运输市场前(如车型、轮胎、保险、油料、信息技术、汽车金融等),经过专家论证、交通产品认证和公开听证,符合绿色、环保和节能的要求。涉及重大事项应加强政府部门间的沟通,听取企业和协会的意见,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与大企业共同促进资源整合、业务竞合,为扶持龙头骨干企业提供帮助,加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大胆改革试验,提升综合运输效能
        在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进程中,不少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在市场上兴起并逐步发展,提升了道路运输效率,新兴运输组织方式所占市场份额始终难以有效突破,之所以如此,相关法规的滞后成为主要的制约因素。一些法律规范的适用问题与争议,影响和制约了综合运输效能的发挥,亟需从法制层面系统解决公路管理、运输管理等领域出现的新问题,鼓励企业创新,加强市场监管,为交通运输深化改革提供依据和保障。在这一过程中,加强改革试验,尝试部分地区、部分领域先行先试,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最近几年,交通运输部在全国开展的甩挂运输、公交优先、接驳运输、联网联控等试点,均在相关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些改革试点,为道路运输行业优化结构、转型发展和体制机制改革,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同时,在试点运行过程当中,也更容易发现深层次问题,为消解矛盾、解决问题、防控风险,提供了很好的实验田。
        河南等中部地区处在国家战略的重要位置,近些年不断加速发展,形成大交通、大通道、大枢纽、大物流的发展态势。若能设立综合交通运输改革试验区,不失为理想之选。在政策层面上,给予促进企业战略重组的好政策,促进大型民营物流企业与工商企业之间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帮助两者开展企业联产、物流联盟和一体化物流服务等,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建设完善配套运输基础设施,重点解决甩挂运输等新兴运输组织方式发展过程中碰到的货源、运价、场站和技术等问题。同时,设立交通产业投资基金,解决物流基础设施融资难题,加大对物流园区建设、大数据技术研发等项目的调控力度,促进试点企业在成本控制、业务拓展、理性竞争等方面进行战略选择和策略调整;帮扶企业开展国际业务合作,共同打造“地空统筹、水陆协同、天地相通、一网打尽、法制保障”的发展格局。最终,由点及面,推而广之。
        面对新一轮的交通运输改革,道路运输要修复和平衡行业发展的生态圈。生态圈不是“救生圈”,作为市场主体的道路运输企业,既要勇于创业创新、敢做敢为,又要规范经营,防范和控制市场风险,提高自身综合免疫能力,如此才能实现道路运输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实现行业做大做强的美好梦想。
(原文刊载于《中国道路运输》总第351期2015第04期“法治”)

0374-3271036

Copyright@2025 Wanli Transport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7026342号-3

地址:河南省许昌市莲城大道与百花北路交叉口万里大厦20层

  • 万里集团官方微信

  • 万里运业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