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6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公司新闻 > 查看
公司新闻

【中国道路运输】陈宇飞:论道路货物运输的结构性困境与破局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25-11-20
   

道路货运粗放式发展并未彻底改善,多重结构性问题在行业市场上肆意游荡。


近几年,交通运输行业加快提升整体运行质效和服务保障水平,围绕强网络、调结构、促融合创新发展,聚焦堵点卡点集中发力,构建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尽管降本提质增效成果显著,但结构性问题突出,阻碍资源有效配置市场高效运作,影响着产业高质量发展。


问题的根源是粗放型发展方式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物流总成本降低4000亿元,其中运输成本下降2800亿元,成效显著。然而,不容忽视的是,道路货运粗放式发展并未彻底改善,多重结构性问题在行业市场上肆意游荡

供需失衡的底层矛盾。一方面,‌运力过剩与货源不足。新增运力越过低首付的门槛持续涌入市场,让原本就车多货少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货车司机年龄断层现象严重10年前货车司机总数锐减五成另一方面,‌价格战的恶性循环。多数线路运价多年低位运行越来越多的货主尽力压缩合同周期、放弃项目分段招标,承运人被迫压价竞争、低价中标项目全链任务难以从中获利。结果是饿同行、累自己、坑杀甲方。

成本高企吞噬利润空间。其中‌刚性成本持续攀升,样本货运企业燃油费、通行费、驾驶员工资、车辆折旧支出分别约为34%、30%、20%、16%。尽管通行费严重挤占货运成本,但多省实施国道收费进一步压缩货运利润空间。三行业结构痼疾。‌市场集中度过低:头部企业市场影响力有限,且小微企业分散化运营、服务同质化严重。‌技术与服务创新滞后:仅少数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多数企业对信息化投入不足,处在“车轮搬运工”的低效阶段。技术平台机制缺陷,往往忽视货车司机权益。

政策与产业转型冲击。“公转铁”“公转水”政策持续推进:道路货运在物流总额中占比从2013年73.8%降至202451.7%。不同运输方式的枢纽设施不匹配、信息标准不统一。既有‌运输结构调整方面的压力,也有‌新能源车政策方面的挑战。新能源货车免征养路费,燃油货车缴纳燃油税。相较其他运输方式,道路货运单位能耗和排放高。这些矛盾相互交织,形成低运价、高成本、弱服务的恶性循环。

在政策引领与市场驱动下,典型企业从未停止资源整合方式的思考、创新和探索。诸多企业以数量增长为主题,或是基础设施整合,或是资本资产重组此间,专业公司与银行、汽车厂商、货车司机达成合作协议,登陆汽车后服务链,运用分期付款、安全互助、证照代办、行车监控、法律服务等,转做货车公司。多数货车公司固化商业模式二十年无新意,抛弃以运为本,深陷内卷化、盈利难的发展旋涡,最终从巅峰滑落、艰难求生图存,市场诸多难题久拖不决、行业自律失灵。企业难以从新机遇中分享红利,看“资本+科技巨头聚拢货运资源像是开启氮气加速,在物流市场上开疆拓土起朱楼、纵横捭阖宴宾客

企业兴衰往往充满着复杂性,昭示着市场规律、管理决策、服务创新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专业人士剖析典型企业与货车产业历程,教训深刻:未能以客户为中心开展大数据营销,未能以供应链思维构建道路货运新生态,未能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增长型转化。主要启示:唯有不断创新、灵活应变,才能可持续发展。

新质服务成为未来货运产业新赛道

自动驾驶技术进入实际应用场景案例显示,头部企业建自动驾驶重卡为核心的干线物流智能运力系统:“让AI帮我开车”核心线路上大规模运营智能重卡穿越货运高峰却是全程零事故、节油效果好因为智能重卡引入AI算法,全过程智慧规划、合理分配能量,在优化油门刹车与路径规划方面表现出色,大幅提升货运效率、节油效果与经济效益。还深度融合数据驱动与大模型技术,全面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和强壮性,能够适应雨雪等复杂环境。有望在算法迭代和场景适配效率方面实现质的飞跃,为用户提供高效的智慧货运解决方案。与此同时,网络货运平台推出智能调度,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实现运力资源的精准匹配与动态优化。通过算法预测货物流向并规划最优路径,大幅度提升车辆实载率,显著减少空驶里程和碳排放。此类数字化工具进化成为货运基础设施,推动货运行业迈向标准化、智能化。

新能源技术与道路货运融合发展。伴随交能融合,新能源货车为物流行业注入新活力。全国范围内创新交通运输场景应用,统筹布局绿色能源设施,开展新能源充电网络建设、清洁燃料加注设施布局和新能源重卡推广,带动货运逐绿向新。就许昌万里运输集团而言,20124月积极响应中国道路运输协会主导实施中国绿色货运行动,建设高效集疏运系统,202312月万里运业被河南省发改委评为特色标杆型“豫军”企业。组建零碳货运车队,与“胖东来”商超等优质货主合作“硬核货运+极致服务+物流基地”商业模式,打造储运一体式智能物流服务,帮助货主降本提质增效,带动区域物流从价格竞争向价值创造跃变。建设油气电综合服务驿站,打造上控资源、中控储运、下控渠道的现代能源产业系统。拓展充电网络布局,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站,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为物流园区和新能源货车提供清洁、稳定的电力供应。对接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项目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项目等,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作出示范。在新一轮公司发展规划中,与战略投资者合作新能源重卡车队、智能挂车、综合补能站,创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绿色供应链系统融入跨区域产业链协作项目筹划零碳智慧物流园区项目、新能源重卡电动化项目、氢能物流产业链项目;与车辆制造、科技研发、通信服务等企业共建货运新生态。预想公司物流网、信息网、能源网与标准化交通网融通形成聚合效应,放大新装备的规模优势、协同优势进而发展高速干线物流物流全场景运输。

新一轮资源整合步入阶段性蓄势期

道路货运行业结构性变革破局需要战略眼光、全球视野与创新思维。在政策引导、服务质量提升、数字化转型、绿色化发展和国际化布局等趋势的推动下,正在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专业企业积极拓展业务,特别是在新基建新技术新业态等领域寻找机会。

一段时期以来,先进企业以科技至上为主题,在道路货运领域整合资源。一是多式联运系统创建不同‌运输方式协同,整合运力资源,通过平台实现跨运输方式的高效匹配。跨专业‌标准化衔接,优化不同运输模式的交接流程,降低中转损耗与时间成本。二是‌网络货运平台建设。应用信息技术整合车源、货源、仓储资源,实现订单匹配、车辆调度、票据结算等全流程数字化。部署‌智能系统,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路线规划与实时监控。同时‌数据共享机制,打通承运主体间业务系统,保障多式联运服务连贯性。此间问题令人关注:货车公司与平台技术不融合、营利难,呈现严重空心化。货车司机沦为零工经济的微粒子、转入新就业群体,其中大部分游离社保体系的护佑之外。在总结中提出:规模化是道路货运现代化的基础,行业市场集约化提供要素保障分久必合的信号已然释放,新一轮资源整合已经如箭在弦

‌政策法规和标准已成为关键增量诸多新举措要求道路运输车辆需配备安全、节能型技术设备,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技术管理机制。如智能网联系统、新能源动力模块等,推动道路货运新质服务突破性增长,带动全局优化。一如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技术等级评定、燃料消耗限值等指标已成为车辆准入的前置条件,倒逼供应商采用货车智能化、轻量化技术解决方案。又如交通运输部等联合印发《交通物流降本增效行动计划》(交运发〔2024〕135号)加快推进交通物流结构性、系统性、制度性、技术性、综合性、经营性降本提质增效。进一步明确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通行、双挂汽车列车运输、新能源中重型货车,鼓励发展零排放货运车队规范多式联运各环节收费行为。再如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交规划发〔2025〕42号),加快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推动货运动力绿色低碳替代,强化货运清洁能源保障,稳妥推进货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

当下及未来,链上企业将利润视为价值创造的附属结果,而非经营目标。不能再以货运企业、货车司机的利益换取降本增效。道路货运呈现融链共兴的趋势明显,重返运输本质,注重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和服务质量,携手多方关爱货车司机。一是主体协同与资源联动。实施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模式:货运企业与货主企业通过产权重组、品牌联盟等方式深化合作。产业链融通:链主企业通过供应链牵引整合上下游资源,覆盖原材料至成品物流环节。社会运力集约:整合零散个体运力,构建信用体系与精准配送计划,降低单票成本。二是城乡网络布局优化。加快农村物流整合:完善城乡配送服务网,解决首末端分散问题。区域覆盖强化:通过集疏运系统的节点布局,提升末端服务密度与响应速度。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构产业价值链

坚持党建引领。加快解决行业党建工作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主要是组织覆盖与架构建设不足、党员教育与管理实效性弱、服务保障与诉求响应滞后、党业融合与发展动能欠缺、创新机制与资源配置局限基本症状为重形式轻质量、重要求轻需求、重部署轻落实。原因在于: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能力不过硬、党员意识不强烈、监督标准不具体。建议:坚持把解决问题作为党建赋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题找题、破题解题、评题议题,党务与业务、服务相融合。发挥党建解题在政治引领、资源整合、工作协调等方面的牵引作用。一是强化责任意识。建立行业党委、行业协会、货运公司的联系机制。是强化力量统筹。组建党建共同体,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和社会资源联动,一体推进工作。强化党建引领行业治理的工作链,组织共建、难题共解、服务共抓,推进党的组织覆盖和党的工作覆盖。三是强化结果运用。瞄准货运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痛点难点,探索通过党建联建方式聚合资源,真正解决货车司机社保自理等行业痼疾,释放事半功倍的叠加效应。

坚持政策协同。局地道路货运过度市场化,资源分散化,市场碎片化、企业空心化,部分货车公司涉保涉税问题突出。龙头企业难以发挥骨干地位和示范带动作用,地方行业组织缺乏倾向性资源支持建议:搭建政策体系赋能企业发展、行业协会发展,引领企业提高行业凝聚力、组织力和认同感一是针对营运货车“投保难保费贵”,大企业依法开展营运货车互助,联合多方实施数字车险,促进货运资源市场集中度。综合运用北斗定位信息技术、精算技术、智能视频监控技术、AI智能技术、风险管理技术等,实现交通保险协同、深入开展安全管理,支持中小企业融入大型货运品牌二是针对货运物流行业涉税风险,严格执行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83号)、《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25〕77号),治理虚开网络货运增值税专用发票、通行费发票、运输发票等涉税风险支持货运与物流企业规范业务流程、强化技术追踪、完善内控机制,确保业务真实、数据穿透、流程闭环。行业协会抓住机遇营建服务链,构建协同网络与长效机制,摆脱服务水平低、资源吸附能力弱、服务困难多的境地。

坚持技术向善。业内人士认为,AI大模型重塑货运行业未来图景。一是提升企业素质。制定省域道路货运高质量发展方案,鼓励专业公司以股权、联盟、重组等形式组建大型企业融入经济社会智能化变革。加大力度扶持道路运输产教融合企业,开展“AI+货运”产学研合作。二是掌握核心能力。鼓励专业公司全面提高融合力、敏捷力创新力,促进业技融合、资源整合进一步加速企业智能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市场资源优化配置。三是始终以人为本。成立行业协会AI专业工作机构,监督算法决策符合商业伦理与社会责任,促进新科技更好服务于人。 

(原文刊载于《中国道路运输》202511月第26页至28页,总第480期第11期“聚焦”,作者:陈宇飞,许昌万里运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裁)

0374-3271036

Copyright@2025 Wanli Transport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7026342号-3

地址:河南省许昌市莲城大道与百花北路交叉口万里大厦20层

  • 万里集团官方微信

  • 万里运业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