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挂运输让人内心纠结。这一在欧美普遍应用的运输方式,为何在我国始终没有拓展出更广阔的空间?尽管早在1996年,公安部、交通部等三部委就联合下文,允许主、挂车牌照独立,为甩挂运输发展创造出条件。如今10多年过去,各方也为发展甩挂运输作出很大努力,但 “只能在东南沿海港口城市小范围实行,许多地方仍无法实现”,才是其真实处境。拦挡甩挂运输发展的障碍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又需要如何跨越? 制度约束 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提交给国家发改委的《关于交通管理有关问题的政策建议》中,我们看到其中重要的一条是 “支持甩挂运输发展”。在分析 “我国甩挂车辆仅用于港口集装箱集疏运,在其他领域基本没有采用”的现状时,重点提到在保险、牌照管理、车辆检测和海关监管等方面的制度约束。 更多阻碍 目前,我国只有华东和华南的港口城市,如上海、广州、深圳和厦门等,发展了甩挂运输,其他地方甩挂运输基本没有得到发展。谈到发展甩挂运输的障碍,各方反映最强烈的是管理制度和政策问题。除此之外,其实还有更多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 改善环境 凡此种种,甩挂运输并不是被一个或几个难题束住了手脚,而是需要整个环境的调整。正如许昌万里运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立友所言: “开展道路甩挂运输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综合运输政策、区域协调、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等诸方面,注定不会一蹴而就。”他认为,可以发展先进的运输生产力为中心任务,循序渐进,采取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以有效合理的竞争机制为前提,协同配合,并充分尊重物流市场的自然发展规律,共同推进甩挂运输健康发展。
|
Copyright@2025 Wanli Transport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万里集团官方微信
万里运业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