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河南不断遭受战乱之苦,接连遭到洪水的祸害,一场大饥荒开始了,三五成群的人们仓皇而过,外出逃荒。 太康县城西去有个常营镇,一个高个的青年从镇子里走出来,有着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远远地,他回过头来,父亲、母亲和妻子都跟在身后,阡陌古道全都湮没在黄沙下庄。 陈作义的家在陈大庄。那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子,地势低,已被洪水冲洗得荡然无存了。没有来得及外逃的人们都跑上了高岗,幸运地躲过洪水劫难。日子越来越难过,马上就要入冬了,没有吃的,没地可种,陈作义准备外出谋生。 去哪里呢?陈作义一家只能向南走下去! 过西华,经漯河,陈作义一家来到舞阳,走了三百里地儿的路程。终于,一家货栈雇佣他干力气活儿,卸一车的桐油,给二三块;装一车的布匹,给四五元。之后不久,在一家脚行,他租来了一辆黄包车,每次工作完毕,即领回所应得的工资。尽管日子清苦,却有得饭吃。 与别的车夫不大一样,陈作义阅历丰富,口才极佳,知道很多典故。遇到好心的、慢慢赶路的乘客,他还会给客人讲窦建德反隋、黄次公治郡的之类小零碎儿。但是这样的情景很少。更多的时候,不仁的有钱人要陈作义喝令前驱。尽管如此,他沿途没有哼出怨声半句,为了生计,自己从没有丝毫怯惧,不感到受罪,让客人端坐车上,一路飞奔。 陈作义的黄包车是货栈附近有名的快车。由于他身高腿长,又值青年,肯卖命,能吃苦,拉起车子来总是一路小跑。几十里地的路程,别人的黄包车都是过了晌午才能到,他的车往往要比人家提前个把钟头。因此,他总有雇车的客人。 有一段时间,一个粮商经常出城办事,来回总要坐陈作义的车。陈作义不在,宁可等着。那时候雇一辆黄包车出城,车价顶多5块钱,而这个人每次都给他10块钱。以后,这成了他的“官价”。别的车夫要讨这个价儿,雇主就指着陈作义反诘:“你能和他比吗?”粮商坐陈作义的黄包车出门,回来总要情不自禁地把它夸奖一顿。他说陈作义不仅车拉得稳、跑得快,而且心地善良,乐于助人;路上遇到车子放炮的、瘪轮的,不管认识不认识的人,陈作义都去帮助。阴雨天,泥泞大,有的黄包车陷进泥泞里拉不出来,他就去帮助推,溅的满身泥水,仍是乐呵呵的——永远是那么穷快活。也因此,同路的黄包车,都愿意跟陈作义同行,常常是陈作义领头,后面两三辆黄包车浩浩荡荡,真像是他在领着一支急行军。有时跑得兴起,他还喊几口道情过过戏瘾。只是这场面持续不了多久,跑不上十里路,那些黄包车就一个一个落在后面了。 且说这一天,陈作义从货栈里出来,门口的边上停着两辆独轮车,好像在等货栈里面的什么人。那两个车夫闲着就相互聊了起来,彼此诉说着一天的见闻,也合计着各自这一天挣了多少钱。 一个说,我一大早拉了一趟木炭,到了城南,那雇主只给了我8块钱,我说至少要10块,还被他骂了一通,我心里说,今天运气好不了。果然,到现在还不到20块钱。 另一个说,我今天的运气倒比较好,来来回回都没怎么空车。一个当官儿的还给了我一个银角子,我说没的找,他说那就不用找了,我算了算,我今天可有60来块。 两个车夫还在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陈作义越想越觉得推独轮车是个好工作,巴不得现在就能有一辆独轮车。 当晚,陈作义翻来覆去睡不着,因为那两个车夫的话让他来了精神:推车一天至少能挣30块,一个月就是1000把块,除了生活开支,还能有节余,三餐还可以回家吃饭,没有活了还能歇息一下,简直是太好了。好不容易捱到天亮,陈作义早早跑到货栈门口,满街地打听起独轮车的事儿,弄清了脚行的许多规矩。仔细地盘算了一下,他觉得还是买一辆独轮车合算。 一个冬天过去,陈作义终日里暗暗攒劲,数数存下的钱,竟也有了5块大洋。5块大洋了。经过思忖,他毅然决定买一辆独轮车。说来也凑巧,第二天,又遇到那个粮商,粮商告诉陈作义准备在城里设个铺子,要从湖北老河口往舞阳城运粮食,想找一家脚行,还问陈作义,咋不弄个脚行呢。见陈作义为人厚道,舍得力气,粮商就承诺陈作义把运粮任务交给他。不久,那粮商果真购进十辆独轮车,千方百计弄了个脚行的名头,让陈作义一并负责。 然而,这样的日子也跟兔子尾巴一样——根本没有能够长久,蝗灾、小日本相继来到舞阳。 就这么着,年年难过年年过,小日本来了又走了,但饥荒却尾大不掉,没有过去。眼看破产的粮商散了脚行,颓然离去,外出逃荒的人们也陆续返乡了。陈作义带了一辆独轮车,载了被褥,买来一袋子红薯,把尚存的十多块大洋塞进红薯里,带着一家人回到了太康常营镇陈大庄。 陈作义到底是谁?他就是我的父亲! 1938年,父亲开始经营黄包车,凭着一股子“小车不倒只管推”的劲头,独自撑起了一个拥有三十多号人的人力脚行。之后,养活了陈立友、陈立干、陈水花、陈水莲四个兄妹。 1968年,我在部队成为汽车运输兵,还当了连长。1978年,转业到许昌市运输公司工作。后来,成为这个公司的党委书记、总经理。在企业改制后,担任了公司的董事长。2001年,成立了河南万里运输集团有限公司;2009年,成立了万里投资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军队转业干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道路运输60位旗帜人物等。 这期间,陈立干远赴青海支援边疆建设,考入吉林工业大学汽车系,毕业后又分配到青海省交通厅工作。1992年返乡后,被中共许昌市委派遣到许昌运输总公司,历任总工程师、副总经理、总经理。在2007年,成为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创办了河南万里运业有限责任公司,担任董事长、总裁。先后荣获全国物流行业劳动模范等。 在兄长的鼓励下,陈水花自己投资创办分公司,连年保持公司创收骨干地位。陈水莲从分公司经理的岗位上脱颖而出,滚雪球似的发展了26个分公司,分布在周口、许昌、郑州等地,很快成长为公司副总经理。 2009年,她成为河南万里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8年,受父辈的影响,陈宇飞辞去市委宣传部的职务,参加了许昌万里运输集团工作,历任分公司经理、综合办公室主任和总经理助理,现今已是许昌万里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谁能想到,大河右岸,太康县常营镇的一个普通人家,一门四老总! (原文刊载于《中国道路运输》2010年第9期总第396期P88-89,作者系河南万里运输集团董事长 陈立友) |
Copyright@2025 Wanli Transport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万里集团官方微信
万里运业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