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网站公告 > 查看
网站公告

沧桑巨变60年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10-03-11

沧桑巨变60年
——许昌万里运输(集团)有限公司的演变

编者按:
       回顾历史,不忘过去,珍惜今朝,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争取更大的光荣,使万里集团更上一层楼。“沧桑巨变60年”,从四个方面记述了万里运输集团的发展历程:一、笨重的体力搬运装卸(运输公司的初期阶段);二、体力劳动向机械化的转换;三、在极度困境中的挣扎(运输公司的低谷);四、万里集团的新崛起。本报特予以刊登,以飨读者。
       许昌万里运输(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许昌市运输公司,再之前是搬运公司,刚建立时叫搬运工会。大家可能通过电视、电影等形式了解到中国上世纪初期大街小巷曾经活跃着一批拉黄包车的车夫,在车站码头上有一帮苦劳工,依靠人拉肩扛在搞搬运装卸,通过了解他们辛苦劳作的生活片段,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他们饱受着欺压,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这就是早期运输工人的缩影。在解放前,穷苦的搬运工和电视电影里的情形一样,他们没有组织、没有领导、没有纪律,一盘散沙,各自为政,辛勤劳作,养家糊口。1947年12月15日许昌解放,这些劳工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了起来,党和政府就把这些穷苦劳工组织起来,形成了一个行业叫搬运协会,有组织领导者,有章程,有了工作纪律,逐步走向规范。1950年6月15日,阳光灿烂,晴空万里,数千人欢腾在这个火红的日子里,许昌搬运工会成立了,这就是万里公司的诞生之日,这是一个值得庆贺,值得铭记的日子,从此开辟了许昌运输行业的新纪元。
       第一章:笨重的体力搬运装卸(运输公司的初期阶段)
       由于历史的原因,刚刚解放后的中国经济比较落后,一穷二白,百业待兴,劳动条件相当艰苦,生产工具极差,完全依靠人拉肩扛,人们在没命的拼搏奋斗。搬运老前辈们依靠一条扁担,一根绳子起家,用独轮车运作,用自己的辛勤汗水,维持生计,养家糊口,为许昌的发展做着贡献。几年后,劳动条件有所改善,人力车逐步取代了独轮车,绳子扁担也基本不用了。随着劳动者的不断加入,队伍的不断壮大,搬运工会的名称也逐渐响亮起来。从业人员已发展到一千多人,先后又成立了几个分支机构。1956年搬运工会正式更名为搬运公司,下设搬运中队。生产工具也由私有变为公有(即单位购置)。并划分了作业区域范围,明晰了责任工种,健全、完善了规章制度,实行了计件分配的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参与者的劳动热情。当时4个搬运中队的作业区域是这样划分的,一中队负责西货场搬运装卸作业;二中队承担东货场快件运输及人力脚蹬车(三轮)客运转运;三中队固守西南方向以木材公司为主,负责该区域的装卸及附近单位的货物转运;四中队驻守西北方向,重点是烤烟厂、卷烟厂等单位货物的装卸转运。作业区域划分使工作有序化,管理规范化,责任明确化。搬运公司在许昌成了名副其实的正规运输企业。名字越来越响亮,为社会做的贡献越来越大,社会地位越来越显著。
       主要贡献:
       1、搬运枪弹,支援前线。常听到老前辈讲这样一句话:吃黑豆,扛炮弹,支援大军南下解放全中国。讲的是搬运公司刚建立初期,全国还没完全解放,云南、广西、海南、重庆等地仍处在战火之中,解放军在前线浴血奋战,中原地区成了军用物资的转运站。许昌就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军工站,当时许多军用物资在许昌集散、装卸,老前辈们义不容辞的担当了这份重任。上级部门每天给每人发一斤黑豆作为薪酬,扛着枪弹,扛着军火,扛着粮棉等大包小包的军用物资,装车卸车,不分白天晚上,随到随装,随到随卸,有力的保障了前方物资供应,没人叫苦没人叫累,老前辈们这种勤劳朴实,无私奉献的精神,获得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和赞誉,多次给我们公司颁发锦旗、牌匾。其中一个牌匾上写着“前装后卸,功上加功”。老前辈们为我们公司争了气、也争得了荣誉,可以想象,当时的搬运工人是何等的自豪。
       2、承担平顶山市建设物资的搬运任务,为平顶山市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1956年国家勘探发现了许昌辖区的平顶山煤田,从此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开始了大规模建设,所有物资都在许昌结集。当时没有汽车,除重型设备由国家调运外,其余物资的转运工作全部交给了我们搬运公司。作为政治任务,公司高度重视,调动了主力军,全员参与,呼家兵、杨家将、七郎八虎一起上,许南公路上出现了人拉手推的运输长龙,源源不断的将建设物资运往平顶山,每趟任务往返一次需要三四天,工人们顶着烈日,顶着风雨,既要吃苦又要熬夜,饿了啃口干饼,渴了喝口凉水,累了坐在车梆上歇歇脚,一步一步地拉呀,推呀。小车不倒只管推,就是从这里说起的。硬是完成了平顶山市建设物资的搬运工作,我听老前辈们讲,平顶山就是我们运输公司拉出来的。她由一个小村庄逐步建设成了今天的大都市,开始的基础建设与我们运输公司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没有我们运输公司老前辈的辛勤付出,也就没有平顶山市今天的繁荣。现在平顶山市及所辖县区的部分运输企业就是当时我们老工人滞留下来后创建的。
       3、无偿资助专员公署(七一路)一条街路灯的承建安装工作。原来的许昌市区仅限于在护城河内,面积很小,方圆也就几平方公里,城河以外就是郊区,市区人口不足10万,而且灯光不明,马路不平。这就是解放初期的许昌,和其它城市基本一样,都不发达。但她是豫南第一市,当时称许昌专员公署,管辖着二十多个县市(包括漯河、周口、平顶山、商水、西华等地),许昌市区是专员公署所在地,是许昌专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1958年随着专署外迁(由老城区迁至七一路,当时称土城街),火车站南移(原址在洋街即胜利街对面),许昌市政面貌发生了飞速的变化,土城街逐步繁荣起来,成为了许昌市的主干道,当时由于政府部门经济困难,一时拿不出资金整修路面,安装路灯,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及周围群众出行很不方便,特别是晚上。当时搬运公司效益比较好,有一定的积累,为给政府分忧解难,公司拿出部分资金,赞助政府,完成了安装七一路路灯及路面修建的工作,为许昌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当时许多老许昌人都交口称赞搬运公司的义举,我们企业的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声誉越来越高了。
       以上是我们公司的前辈们用自己的双手辛勤劳作,为社会创造财富和贡献的事例。
       第二章:体力劳动向机械化的转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条件逐步改善。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搬运中队有了人力车和大板车,承担着许昌市内短途搬运任务。大板车承揽比较笨重的大件货物。那时公司给每个员工发一条大带子,一顶草帽,大带子是拉车时披在肩上,既能擦汗又能擦雨,草帽是用来防晒、防雨的。搬运工人都能吃苦耐劳,日复一日,用辛勤的汗水,默默的为许昌的发展做着贡献。他们一人工作,全家上阵,家属和子女也主动帮助拉车,到后来,公司在许昌中立交(原来的中立交)安装了“拉坡器”,操作人员看到有车子过来,就拉上电闸,索链开始转动,每个车上都有一个钩子,可以挂在索链上,工人们撑住车把,哗啦啦的就把车子拉上去了,工人们也可乘机喘一下气,用大带子擦擦汗。六七十米长的坡上,有时有十几辆车,很是壮观。农村的劳动者进城看到此情此景,非常羡慕。
       那时候的搬运公司,管理人员少,机构精简,大都是劳动者。每个单位有几十辆到一百多辆的人力车,还有大板车,十几个人拉一辆大板车,装上大件货物,在许昌街头穿梭,他们披着大带子,带着草帽,低着头,喊着劳动号子,一步一个脚印,迈着稳健的步伐,慢慢前行,默默无闻的奉献着,真是创业艰难万苦多,团结一致在拼搏。工人们就一个信念,党叫干啥就干啥,决不挑肥拣瘦讲价钱。在那特殊的年代里,工人们白天干活,晚上学习,参加政治教育,不断的提高觉悟。不让谁去开会,谁心里就不舒服。公司一盘棋,上下一条心,没有节假日,全都是按劳取酬,半月一结帐。有时还要义务劳动。当时有个说法是“零点起步”,讲的是元旦、春节不休息,天不亮工人们就要赶到货场,公司及各单位扛着红旗,敲锣打鼓,燃放爆竹。数千名工人集合在一起,真是彩旗烈烈,号声连天,人山人海,那种场面何等壮观。领导们简单讲解动员后,各单位分散作业,该卸车的卸车,该装车的装车,该搬运的搬运,这一天就是义务工。不发钱,不记工,人们还都争着参加,抢着干。每年的重大节日都要组织几次义务劳动。搬运老前辈们真是憨厚无私,和现在的有些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是一种精神、一种风气、一种劳动者的乐趣,我们应该很好的学习发扬这种精神,代代相传下去。笨重的体力劳动也锻炼了无产者,先进工作者可以优先分房,可以提到管理层,可以使用新的运输工具。人们也盼着改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盼着实现机械化作业。
       1958年上级给我们公司调拨了6台旧汽车(是苏联产的,却别尔牌,由朝鲜战场军用转民用),公司随即成立了汽车队,实现了向机械化交通运输的新跨越。那时人们都不会开车,上级又专门给我们公司分配来了一批退伍的汽车兵,每天开着车在许昌周边运行。这是一种新鲜玩意儿,老百姓听都没有听过,更别说见过,可我们搬运公司有了,搬运公司自豪了,搬运公司扬眉吐气了。以后公司又在装卸这方面投入了资金,改装吊车(简易的)逐步推广,装卸工具开始向机械化转换。通过几年的发展、充实、更新,到1968年前后,公司的机械化程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公司不断的发展壮大,成立了吊装队(二车队)。同时从各单位抽出一批技术人员,组建了南厂(机械厂,即现在公司机关后院),购买了现代化的机器设备,如:车床、气锤、刨床等。一些懂技术、能钻研的员工用土办法生产出了一些简易吊车,自行研制生产了一批四轮小拖,自产自销,自产自用,这种车型远看似“北京”,近看“嗵嗵嗵”,拉起货来赛“东风”,充实到了一线生产单位。后来又通过向上级申请购买了一批郑州产的130牌小货车,随即公司成立了机动车队(即三车队),运输业务开始向禹州等周边县市延伸。公司看到了发展机械化的潜力和效力,认准了走机械发展的道路势在必行,每年都要新进一批车,充实到各个车队。但各车队的车型不一,车况不佳,管理、维修和材料配置都出现了难度。1972年公司把机动车队一分为二,又成立了一个小车队(四车队),同时把搬运公司更名为许昌市运输公司(在之前即叫搬运公司,又叫运输公司)。机动车已发展到了150多辆,许多搬运工人告别了人拉肩扛的劳动,年轻的孩子们开上了新“解放”,坐在驾驶室内,那种自豪感、幸运感油然而生。当时有一支歌是这样唱的,“车轮飞,机器响,我驾铁马迎朝阳,冰雪为我铺路,风沙为我歌唱,我驾铁马多自豪,脚踏油门心花放”。我们的司机师傅前输后运,拉货不止。那时的货源非常充足,每天都有拉不完的货,用车者需要提前几天预约,排队等候。公司抓住时机,筹措资金又从天津购买了50台解放牌汽车,对一些老旧车辆进行了更新换代。到了1978年公司又新进了几十台东风牌汽车,成立了五车队。运输形势非常好,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运输公司在许昌成了香饽饽,很多人都想进运输公司工作,都想开车,当时流行一句顺口溜:听诊器、方向盘、百货公司营业员。一提到运输公司,许昌人都刮目相看,我们的司机师傅作为运输公司的一员很自豪、很荣幸。1982年公司又把吊装车队分离出来,成立了大件运输装卸车队(六车队),下属单位名称统一更改为一车队、二车队、三车队、四车队、五车队、六车队,基本完善了基层单位的建制。
       国家在发展,社会在前进。随着时代的变化,在发展货运车队的同时,公司又瞄上客运业务,1986年公司通过与交通部门协调,贷款购买了15台南斯拉夫产的桑诺斯牌豪华大轿车,成立了豪华客运车队,从此挤进客运市场。这种车的配置在河南省都是比较先进的,带空调,航空座椅,平稳,技术性能好,恒温恒湿,开辟了许昌-郑州的线路,一下子把客运业务吸引过来。当时公司已拥有各种客货运车达300多台,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机械化运输占了公司主力。客货运输形势很好,效益逐年提高,工人们每月都能按时领到工资,而且还有奖金,全公司职工已达3400多人,还有千余名退休老工人,在许昌算是大单位,好单位。事业单位都不如运输公司好,转业兵都想进我们公司,在司机和管理人员岗位中大部分都是老转业兵。为了扩大经营规模,提高运输能力,公司又先后购进了龙江牌大货车,充实到二车队、三车队(一、五车队为东风解放车,二、三车队为龙江黄河车,六车队是大件搬运车队,七车队是客车队),公司的车辆技术性能明显好转,运力大大提高,迎来了公司的辉煌时代。
       以上是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史。前进的道路上有阳光,有鲜花,同样也有风雨,有坎坷,有挫折。
       第三章:在极度的困境中挣扎(许昌运输公司的低谷)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纵深,国家政策不断的放宽放活,计划经济变为了市场经济,运输形势因此也随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许昌除地区运输公司外,先后又出现了交通局车队、粮食局车队、供销车队、烟棉麻车队、外贸车队等运输单位,运输市场出现了激烈的竞争。运力逐渐大于运量,开始出现有车无活,有车待活,吃不饱,想方设法找米下锅的局面。尽管公司当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依靠主业,巩固搬运,发展第三产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转规变型等策略,想法设法提高效益。但市场无情,无法彻底改变大气候。出现了恶性循环,工资发不下来,工人不想干活,人浮于事,推诿扯皮。司机私拉乱运,侵吞运费,拉远报近,拉多报少;客运收钱不给票,也屡见不鲜。公司尽管组织了稽查队,上路查车,车队与公司齐抓共管,两头堵,仍然堵不住,防不胜防。工人情绪低落,一些人开始跳槽、转行,运输市场走进低谷。交通行业面临倒闭的危险,县车队就是我市首例倒闭的运输单位。我们公司同样是在生死线上苦苦的挣扎,亏损严重,达数百万元之多,部分人员下岗的下岗,待业的待业,工资没有着落,人心涣散,公司领导层频繁更换,基层班子也不稳定,更没有长远的打算。运输公司的出路在哪里?何时才能起死回生?人们在祈盼着,在等待着。
       第四章:万里集团的新崛起
       黑夜即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困境中的运输公司终于盼到了希望。1988年5月18日陈立友临危受命,出任运输公司总经理。他一上任,就大刀阔斧的进行了改革。搞活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拓宽货运、搬运市场,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向汽车维修、汽车配件、车辆销售、能源服务等领域渗透,挤占运输市场。他身先士卒,深入基层,带领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创业,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一举扭亏为盈,运输公司有了新的起色,人们又重新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陈总并不满足取得的成绩,又向新的目标开始了奋进,要决心彻底改变运输公司的被动局面。在陈总的领导下,我们公司逐步更新了车辆,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先后从二汽、一汽、龙江等厂家协商购进了车辆,充实到基层车队。新进东风、解放车近百台,分配到一车队和五车队,从黑龙江厂购进龙江牌大货车40余台,分配给二三车队,又进130牌小货车分配给四车队,客运车队的线路,由几条扩展到几十条。使公司车辆猛增达到400余台,奠定了我们万里运输集团的基础。
       经过一两年的运作,公司形势有了较大改观,但由于当时全部都是公车公营,单车核算,管理难度大,效益不十分理想。主要问题就出在大家都在吃大锅饭,改革,必须得改革,运输公司顺应着历史潮流,搭上时代的列车。1992年6月,陈总在豪华客运车队率先实行单车承包,目的是取得经验,以点带面。到12月份,公司又痛下决心,将6个货运车队的车辆全部承包给个人经营。当时的阻力很大,在我们许昌乃至全省这种承包经营车辆的方式是首创。职工、司机不愿接受。但看准的事情坚决要做,陈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封车停运、资金抵押,全面承包,并多次召开动员大会,会后继续做动员工作。凡不承包者一律限期调离,党团员带头,公司领导带领机关管理人员亲临一线坐阵督导。当时的承包政策是“包死基数,确保上交,亏损自补,超额全留。”谁先承包谁先运行,公司还给承包者一定的优惠政策。历时十余天,单车租赁承包合同才基本签定完毕。强行推行这一举措后,由于改变了分配制度,调动了工作积极性,经过几个月的运作,司机得到了甜头,主动要求承包。公司保证了效益,司机焕发了干劲,辛勤经营,受益归己,两头得利。干部满意了,职工高兴了。公司逐渐有了积蓄,94年6月份又拿出一部分资金,从龙江厂购买了20台新车,交职工承包经营,这时公司已拥有客货车辆500余台。运输公司取得了重大发展,名气又重新恢复,抢占了许昌运输行业的鳌头。这时,陈立友总经理心中又描绘出一副更大的蓝图,要把公司进一步做大做强。
       1996年,国家开始实行股份制改革,许昌市十家试点企业中,就有我们的名单。陈总带头实施,摸清家底,明析产权,入股分红,双向受益。经过认真筹划,改制工作顺利完成。10月份第一届股东大会如期召开,许昌市运输公司正式更名为许昌万里运输(集团)有限公司。集团公司成立后,下属分公司车辆全面转卖给个人经营,鼓励司机、社会人员自行购车,挂靠经营,车辆规模迅速发展。万里集团迈向了新的天地,实现了集团化管理和规模化经营。当时社会上其它运输公司垮的垮,败的败,商海无情,大浪淘沙,公司先后收编了交通局一、二车队,社会车辆也主动向万里集团投靠。陈总瞅准时机,开始大力发展融资车辆和挂靠车辆,同时搞活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想干事的给机会,能干事的给岗位,干成事的给地位”,增设分公司,跨地区建立车队,跨行业多种经营。分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应运而生。新世纪新起点,到2000年,集团公司运输车辆由不足800台猛增到了2300多台,企业新增经营实体达30余个,经营运输能力一跃进入河南省前列,在许昌独树一旗,横空中原。
       早在96年底,光明日报社记者刘汉俊到许昌采访写出了《同时起飞,为何一升一降》的新闻报道,记述许昌一运公司和二运公司两个相同类型、相等规模、相近条件的运输企业经过短短几年的角逐和竞争,二运公司在我们陈总的带领下,扭亏为盈,企业红红火火,成为河南全省运输行业的排头兵;另一个企业惨淡经营,亏损数百万元,濒临破产。为挽救一运公司,在交通局的支持下,1998年陈总又兼任许昌汽运总公司(一运公司)的总经理。两大集团一个老板,班子集体办公,推行一种管理模式。人员干部交流使用,实现两厂一长,独立核算,优势互补,强强联手,在很短的时间内,使许昌地运总公司改制成功,更名为许昌运输经贸有限公司。由于政策对路,管理到位,使经贸公司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起死回生,扭亏为盈,鼎立在许昌大地。接着两大集团又合并办公,干部统一调配使用,一个政策,两本账目,单独核算,互不影响。经过几年的成功运作,两大集团公司齐头并进,车辆猛增,分公司已达一百多个,实现了立足许昌,开辟郑州,辐射全国的目标。陈总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又将两大集团公司合二为一,较好的实现了运输经贸集团同万里运输集团的平稳过渡。于2005年运输经贸有限公司整体正式并入许昌万里运输(集团)有限公司,统称许昌万里运输(集团)有限公司,使许昌万里集团成为中原大地运输行业的排头兵,一艘现代化的航空母舰。
       今日的万里运输集团现拥有各种客货运输车辆一万余台,在职员工三千多人,带动从业者达数万人之多。公司坚持以运为主,多业并举,集运、工、商贸于一体,规模化发展与集约化经营双轮驱动,经营汽车客货运输、汽车销售、汽车维修、货物搬运装卸、房地产开发、石油供应、物流信息等,横跨十三个行业,并开通了许郑、许长、许鄢城际公交,方便了人民群众的出行;顺利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按此模式操作运行,全面应用OA办公系统,光纤网络等先进服务设施和技术手段,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万里GPS全球卫星定位指挥系统和万里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了货运物流化、客运快捷化、信息网络化、管理科学化。集团公司先后获得“全国交通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文明规范道路运输企业”、“河南省道路运输企业(货运)质量信誉3A级企业”、“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省诚信民营企业”、“中国物流市场服务用户满意品牌”、“省优秀思想政治工作单位”,交通系统“深化改革先进企业”、“十强企业”、“生产经营十佳企业”、“明星企业”、“双文明建设标兵单位”等殊荣。
       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60年来我们公司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洗礼,经历了一系列艰难困苦的锤炼,经历了历史沧桑的巨变,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万里集团所走过的道路是曲折复杂的,万里集团的历史是一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史,是一部精诚团结、拼搏实干的发展史,是一部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创新史,她闪烁着一种精神,一种风格,一种力量,一种作风,这就是万里公司的优良传统,是万里公司制胜的法宝。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设计师,陈董事长就是我们万里运输集团的设计师。没有陈董就没有万里集团的今天。如今的万里人无论是工作条件还是福利待遇在许昌都是名列前茅的,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我们要继续发扬万里公司的优良传统,努力工作,报效公司。让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在陈董事长的率领下,昂首阔步,迈向新时代,开创万里集团更加辉煌、更加灿烂、更加美好的明天。

0374-3271036

Copyright@2024 Wanli Transport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7026342号-3

地址:河南省许昌市莲城大道与百花北路交叉口万里大厦20层

  • 万里集团官方微信

  • 万里运业官方微信